硬度不足
產生原因:
單位表面功率低,加熱時間短,加熱表面與感應器間隙過大,使感應加熱溫度降低,淬火組織中有較多的未溶鐵素體
加熱結束至冷卻開始的時間間隙太長,噴液時間短,噴液供應量不足或噴液壓力低,淬火介質冷卻速度慢,使組織中出現托氏體等非馬氏體組織
對策:
提高比功率,延長加熱時間,減小感應器與工件表面距離
加大噴液供應量,減少加熱結束至冷卻開始的時間,提高冷卻速度
軟點
產生原因:噴水孔堵塞或噴水孔太稀,使表面局部區(qū)域冷卻速度降低
對策:檢查噴水孔
軟帶
產生原因:
軸類工件連續(xù)加熱淬火時,表面出現黑白相間的螺旋帶或沿工件運動方向的某一區(qū)域出現直線黑帶。黑色區(qū)域存在有未溶鐵素體、托氏體等非馬氏體組織。產生的原因是
噴水角度小,加熱區(qū)返水
工件旋轉速度與移動速度不協調,工件旋轉一周感應器相對移動距離較大
噴水孔角度不一致,工件在感應器內偏心旋轉
對策:
加大噴水角度
協調工件旋轉速度與感應器移動速度
保證工件在感應器內同心旋轉
淬火裂紋
產生原因:
過熱(如軸端裂紋,齒面弧形裂紋)
冷卻過于激烈
鋼材含碳量較高,開裂傾向急劇增加
工件表面溝槽、油孔使感應電流集中
未及時回火
對策:
降低比功率,減少加熱時間,增大感應器與表面距離,同時加熱時降低感應器高度
采用冷速較緩慢的淬火介質,降低噴液供給量和噴液壓力
精選碳含量,使45鋼中的碳控制在下限,采用冷卻速度緩慢的淬火介質
用鐵屑堵塞
及時回火或采用自行回火
畸變
產生原因:感應淬火時,多數表面為熱應力型畸變。為了控制畸變量,應減少熱量向心部傳遞
對策:采用透入式加熱,提高比功率,縮短加熱時間。軸類工件采用旋轉加熱,能減少彎曲畸變。為防止齒輪軸內徑收縮,內孔加防冷蓋,使之與淬火介質隔絕。薄壁齒輪淬火時,對內孔噴水加速冷卻,可控制內徑脹大
硬化區(qū)分布不合理
產生原因:淬硬區(qū)與非淬硬區(qū)位于工件應力集中處,由于該處存在殘余拉應力峰,容易發(fā)生斷裂
對策:使硬化區(qū)離開應力集中的危險斷面6~8mm,或對截面過渡的圓角也進行淬火強化或滾壓強化
硬化層過厚
產生原因:對于小模數齒輪同時加熱淬火后,齒部幾乎全部淬透,使用過程中易斷齒
對策:在工藝上選用頻率高的設備,提高單位面積上的功率,縮小感應器與工件的間隙,減少加熱時間,可減少硬化層厚度
表面灼傷
產生原因:由于感應器與工件短路,使工件表面出現燒傷痕跡和蝕坑
對策:保證感應器與工件之間合適的距離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機電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