吸掃式掃地車是我國目前在用的城市道路掃地車的主力車型之一,而吸嘴被泥土堵塞一直是困擾此類掃地車的一道難題。通過對濕掃型道路掃地車的吸嘴易被泥土堵塞的機理分析,提出降低吸嘴流道近壁的塵土的含水率,控制泥塊的黏性處于臨界黏性以下,使泥塊不黏附于流道壁面;而將吸嘴流道中心部位的塵土的含水率適當加大,以滿足有效壓塵的解決思路,并根據(jù)這種思路改進設(shè)計了一種吸嘴噴水裝置,按不同吸嘴的具體結(jié)構(gòu)確定孔數(shù)、孔徑、孔沿圓周的分布規(guī)律和噴水的初始方向等要素。通過對比試驗表明,改進的噴水裝置通過改變水在吸嘴流道內(nèi)的空間分布和速度特性,能達到在不增加供水量、不影響吸嘴作業(yè)性能的前提下,大幅提高吸嘴抗泥土堵塞的能力。
關(guān)鍵詞:掃路車;吸嘴;流道堵塞
路面掃地車按其工作方式分為純吸式、吸掃式和純掃式3種。其中吸掃式掃地車具有清掃效率高、清潔路面徹底、環(huán)境污染小等優(yōu)點,是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道路掃地車,也是目前城市道路掃地車的主要發(fā)展方向[1]。
為了防止揚塵造成二次污染,有一部分吸掃式掃路車采用噴水降塵,即在各掃刷前面、吸嘴內(nèi)部設(shè)有噴嘴。這種掃路車由于沒有氣流過濾設(shè)施,所以具有結(jié)構(gòu)相對簡單、工作可靠、壽命長、噪聲相對較小等優(yōu)點[2],是我國目前在用的城市道路掃地車的主力車型之一。
但是,如果路面的塵土較多,對于噴水式(濕式)吸掃車來說,經(jīng)過濕潤的塵土變成具有黏性的泥塊,在氣流的作用下泥塊運動速度非常高,一旦與吸嘴內(nèi)壁碰撞,就會緊緊地黏附于吸嘴內(nèi)壁上,致使掃路車清掃效果下降;由于泥塊越積越多,最終將造成吸風管流道完全堵塞,掃路車不能正常工作的后果。而且這種泥塊在管道內(nèi)壁黏得很密實,一旦黏附上就很難清理,給掃路車操作、維護人員帶來很大的不便。
由此可見,吸嘴被泥土堵塞一直是困擾濕式道路掃地車的一道難題,有必要對其堵塞機理進行研究,并尋求解決方案。
1吸嘴被泥土堵塞的機理
塵土經(jīng)過噴水濕潤,變成具有黏性的微小泥塊,被吸入吸嘴流道后,高速運動的泥塊難免會碰上流道內(nèi)壁,并黏附在壁面上,如圖1(a)。流道內(nèi)壁面上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凸起或凹坑,成為泥塊最易積附之處。
一旦有泥塊黏附在流道壁面上,后面進入吸嘴的泥塊就會繼續(xù)在此積聚,造成流道壁面上的泥塊體積長大,如圖1(b)。
黏附在流道壁面上的泥塊除了受到重力作用之外,還受到氣流的擾動力(取決于氣流速度、流場狀態(tài))、壁面對泥塊的黏著力(取決于泥塊的含水率)以及來自壁面振動引起的擾動力。除了壁面對泥塊的黏著力是促使泥塊黏附在壁面上的因素之外,其它力都是促使泥塊脫離壁面的因素。并且,隨著泥塊體積的增加,重力和氣動干擾力也不斷增大。因此,泥塊在流道中積聚到一定體積之后,就不會進一步增大了,處于暫時的平衡狀態(tài),如圖1(c)。但是,這種平衡狀態(tài)是非穩(wěn)定的,一旦受到干擾,例如車身振動、突然有大泥塊碰撞等,就會有泥塊脫離母體,如圖1(d)。如果脫落的泥塊體積大到一定程度,就會將吸嘴流道堵住,致使掃路車不能工作。
目前,掃地車所用的風機都是引風型的離心風機,升壓能力不是太大,一旦流道堵住,風機在所堵部位形成的氣壓差根本不可能沖破堵住的泥團,于是整個流道就完全堵塞了,如圖1(e)。
通過上述吸嘴流道被堵塞的過程和機理的分析可知,要防止流道被堵塞,有兩種解決方法:(1)減小泥塊的黏性,即減小泥塊黏附于壁面的可能性;(2)增加各種擾動,即增加促使泥塊脫離流道壁面的因素。由于第2種方法對泥塊的擾動增加,勢必增加掃路車的振動、噪聲等負面特性,降低設(shè)備的操作舒適性和可靠性,所以本文不作進一步探討。下面僅對第1種方法做進一步分析。
圖1吸嘴流道被泥土堵塞的過程
由松散介質(zhì)力學、流體力學可知,當泥土中不含水分時,即干灰塵,是沒有黏性的,不會黏附在流道壁面上;當泥土的含水率很高,即水中的泥土成分非常小,其黏性uw接近純水的黏性,也不會黏附在流道上。
這說明,泥塊存在一個臨界黏性uc,若泥塊的實際黏性大于uc,泥塊就會黏附在流道壁面上,否則,即使泥塊碰上壁面,也不會黏附在壁面上。同時,泥土存在某個特定的含水率t,在這個含水率上,泥塊有最大黏性umax。在這個特定的含水率之前,泥塊的黏性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,一旦超過這個含水率,其黏性將隨含水率的增加而減小。據(jù)此,可以得出泥土的黏性與其含水率關(guān)系的大致趨勢,如圖2所示。
圖2泥塊黏性與含水率之間的關(guān)系的大致趨勢
2解決泥土堵塞噴嘴問題的原理及方案
上述分析表明,為使泥塊不黏附于吸嘴流道壁面上,應(yīng)將流道壁面附近泥土的含水率控制在圖2所示的A區(qū)或B區(qū)。此時泥塊的黏性小于臨界黏性uc。顯然,如果流經(jīng)壁面附近的泥塊含水率處于B區(qū),將存在以下弊端:
(1)需水量大,造成水資源浪費;
(2)掃路車水箱容積較大,不利于整車設(shè)計;
(3)如果遇上地面的塵土很厚,泥塊的實際含水率會降低,可能離開B區(qū),致使泥塊的實際黏性大于臨界黏性uc,造成流道堵塞,也就是說,這個區(qū)域的含水率是不穩(wěn)定的。
因此,應(yīng)該將流過流道近壁區(qū)域的泥塊的含水率控制在A區(qū)。但是,實際上如果整個流道的泥土的含水率全部控制在A區(qū),也是不行的,這樣會造成掃路車揚塵大,導致對環(huán)境的二次污染,因此在吸嘴流道中心部位的泥塊濕度應(yīng)該以盡量滿足降塵要求為準。
所以,要想有效減少促成泥塊粘上壁面的因素,必須合理控制水在吸嘴內(nèi)部的空間分布和速度分布:將流經(jīng)流道近壁的塵土的含水率減小,使泥塊的黏性處于臨界黏性uc以下,從而使泥塊不黏附于流道壁面,使吸嘴流道中心部位的塵土的含水率適當大一些,以滿足有效壓塵的目的。
目前,安裝在濕掃車吸嘴流道內(nèi)部的噴嘴一般都是夾縫式噴嘴(也稱扇形噴嘴),這種噴嘴的工作特征是:水離開噴嘴夾縫時呈膜狀,在表面張力和氣動力的作用下,水膜裂成水滴群,水滴群分布在扇形平面內(nèi)。為了避免噴嘴被吸嘴吸入的沙石等硬物損壞,一般使噴嘴的出口較流道內(nèi)壁面低一些,并且為了增加水霧與來流的接觸面積,都使扇形水霧平面與來流方向垂直。
這樣勢必造成這種現(xiàn)象:水霧離開噴嘴后很容易受來流的影響,在氣流中的穿透能力很弱;尤其是在來流速度很高的情況下,水霧離開噴嘴后很快就被帶向下游,造成噴嘴下游的近壁區(qū)域內(nèi)塵土含水率很高,處于圖2中的B區(qū),而流道中心部位的塵土比較干燥。在更遠的下游,由于湍流脈動作用,流道中心部位的較干燥塵土進入壁面附近,使得近壁區(qū)的泥土含水率下降、黏性增加,一旦粘度超過臨界黏度uc,泥塊就會黏附在流道壁面上。特別是路面塵土較多時,很快就會堵塞吸嘴流道。
對此,我們設(shè)計了一款應(yīng)用于吸嘴的改進的噴水裝置,如圖3所示。在環(huán)管上開數(shù)個孔(孔并不一定沿圓周均勻分布),孔與氣流方向有特定的夾角??讛?shù)、孔徑、孔沿圓周的分布規(guī)律和噴水的初始方向需視吸嘴的具體結(jié)構(gòu)而定。
圖3改進的吸嘴噴水裝置
3試驗驗證結(jié)果
為了驗證這種改進的噴水裝置對吸嘴的抗堵塞效果,我們進行了對比試驗。將相同的兩個吸嘴,一個使用傳統(tǒng)的扇形噴嘴,另一個使用改進的噴水裝置,分別安裝在同一輛掃路車上,在兩者噴水量相同的條件下,在相同的路段、相同的工況下進行試驗。
經(jīng)過多次對比試驗發(fā)現(xiàn):裝有改進噴水裝置的吸嘴一次也沒有出現(xiàn)泥土堵塞流道的故障;而裝有傳統(tǒng)扇形噴嘴的吸嘴曾出現(xiàn)過數(shù)次堵塞故障。試驗結(jié)果表明,改進的噴水裝置確有改善吸嘴抗泥土堵塞的能力,之所以如此,結(jié)合試驗現(xiàn)象,我們分析其原因在于:水從改進噴水裝置上的孔里噴出時呈柱狀,這種柱狀水霧具有很強的氣流穿透能力,周向分布的數(shù)道水柱迎向氣流,到達流道中心部位后,在氣流的氣動力以及表面張力作用下,連續(xù)的水柱碎裂成離散的細小水滴,使流道中心部位的塵土變成較濕的泥塊,而流道四周近壁部分仍然是干燥的塵土。在流道較遠的下游,由于湍流脈動作用,中間部位的濕泥塊會碰向流道內(nèi)壁,但是由于泥塊要穿過壁面附近的干塵土區(qū),干塵土會裹在泥塊周圍,降低泥塊的黏性,使泥塊不能黏附上流道內(nèi)壁,達到克服流道堵塞故障的目的。
關(guān)鍵詞:掃地車 掃路車 吸盤 技術(shù) |
|
特別聲明:以上內(nèi)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(nèi))為自媒體平臺“機電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(wù)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